Unbending Notes

说说牙膏风波(3)第三代牙膏总出事

sz1961sy 发表于 2018/10/23 18:53: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前面同大家分享了牙膏的分代,目的是介绍这个问题。因为距今为止,出事的牙膏品种基本上是在第三代牙膏,第三代牙膏的****特点是“功效”,即加上了各种各样的化学成份、西药和中药:

      这第三代牙膏****的事件是添加了西药“三氯生”,弄出了一个“牙膏三氯生事件”:

       其实,关于质疑高露洁牙膏中含有致癌物三氯生的消息并非首次传出,早在2005年、2011年,都有类似消息传出。此前,含有三氯生的高露洁全效抗菌牙膏在中国大陆也有销售,2011年9月,高露洁曾发声明表示:公司目前在中国的产品均不含三氯生成分,高露洁全效抗菌牙膏已于今年(2011年)年初在中国停止生产。

      《家庭医学》杂志在2014年发表有署名作者“姜允申”写的一篇综述,题目是《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吗》:

《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吗》-1《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吗》-1

《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吗》-2《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吗》-2

《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吗》-3《牙膏中的三氯生会致癌吗》-3

      此文那一句“但用量严格控制在不多于0.3%”是一个关健问题,即此成份的含量必须严格限制。因为实验研究证明它对人体是有害的:

三氯生的实验室毒性研究结论三氯生的实验室毒性研究结论

        我国在2009年2月1日开始实行的牙膏新国家标准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增加和调整。包括:禁止添加或严格限制的成分有近1500种,包括二甘醇、三氯生等。

       新国标将成人含氟牙膏的氟含量规定为0.04%—0.15%,并规定儿童含氟牙膏中氟含量应在0.05%—0.11%之间。

       关于三氯生问题,本人曾经在2011年9月事件焦点时间,在上海写了一文、半天时间全国至少有600家主流中文网站都转发过,全文如下:

光明网报道(被新浪转发)光明网报道(被新浪转发)

   《复旦大学教授谈牙膏三氯生问题及新一代牙膏特点》

      2011-09-14 16:47

      近日有关牙膏“三氯生致癌”的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意,光明网卫生事业部已经连续关注并发表了数篇文章,包括【并非所有牙膏都含三氯生 抗菌自有妙法】、【从“三氯生致癌”看“功效牙膏”的忽悠】和【刨根问底:牙膏中的三氯生究竟是什么】。

       近日,有关牙膏“三氯生致癌”的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意,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石根教授对此进行了解读。

        陈教授介绍说,牙膏添加三氯生成份可以预防和减轻牙龈炎,具有抗菌作用。国家标准允许添加量为0.3%,只要在规定范围内添加是安全的,如果在0.1%以下复合添加就更加安全。

        陈石根教授是我国的生物酶学专家,师从世界著名的我国生物学家谈家桢院士。陈教授称,我国的生物抗菌研究和生物工程产业早就走在世界的前列。

       他还介绍了牙膏问世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史:牙膏根据其主要有效成份构成已经经历过三个阶段(也有人称为“三代”):

       最早期的牙膏只有清洁功能,所谓“洁齿型牙膏”;第二阶段(代)凸显疗效功能,即是加有药物的“药物型牙膏”,这时添加了包括三氯生等的成份,牙膏和添加其他药物的牙膏也就应运而生。

        近十几年,科技工作者把最新的生物化学技术引入到牙膏生产流程中,回避“药物型牙膏”的加药可能带来的使用风险,开始注意选择安全牙膏有效成分,特别是崇尚天然,选用“回归自然”的天然存在的活性物质,如生物酶、氨基酸、活性肽、超氧化歧化酶等活性物质以及海洋生物科学研究的成果,一一应用到牙膏生产工艺中,制成了同上二代牙膏具有同样口腔保健目的,称为“生物保健型牙膏”的第三代(新一代)牙膏。

        据了解到,世界著名的我国生物学家谈家桢院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生物工程,为口腔事业作贡献”的理念的科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他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潜心的努力,研制成功了一种具有抗菌、溶菌、抗感染,修复组织,提高免疫力等功能,且不产生耐药性,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生物酶”,以复旦(FUDAN)和酶(ENZYME)英文的第一个字母而命名为“FE”产品,其延伸科技成果就是“FE生物酶牙膏”。这是我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水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FE牙膏经大量科学试验、检测和临床试验表明,安全性和功效性两全其美。

      据悉,三氯生是否有害,还要眼巴巴等美国人的说法其实是比较不切实际,因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生物牙膏的研究与产品早就走在世界的前列,牙膏加三氯生成分的安全性问题早就不是问题。

       由此可见,功效型牙膏危机,与牙膏生产企业缺乏行业标准、缺乏临床循证依据有关。

光明网的报送(网易转发)光明网的报送(网易转发)

       所以,不能怪医生和媒体的质疑问难引发牙膏行业的舆情危机,应该是同这个行业一直游离于监督管理边缘有关。

       下一文,再讨论这个问题的历史。

       沈阳(sz1961sy)

       2018年10月23日16时36分寒露 于北京家中卧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