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sz1961sy 发表于 2014/1/7 13:00: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时政频道> 国内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2014-01-07 10:59 来源:光明网

  【导言】2013年11月10日,台风“海燕”横扫菲律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巨大损失的影响至今仍然未消除,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支全球红十字会救援队飞赴灾区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光明网记者一直跟踪中国救援队赴菲律宾救援报道。

  而这个“海燕”经过菲律宾之后,也在我国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擦身而过,其中,位于琼海市万泉河边的城乡低洼地区出现高出正常河面近十米的水灾。在“海燕”离开海南省仅34天时间,12月14日下午到15日凌晨,在同琼海市相邻的万宁市,一场天气预报仅仅是“暴雨”的大雨降水过程,加上水库溢洪作用,数小时内令多个乡镇,158个自然村的15万人置身茫茫水泽中。

  天灾无情,人间有情。这两个“历史同期罕见”的台风、水灾突袭海南省,两个重灾区——琼海市和万宁市却未见人员伤亡报告,这引起了跟踪报道中国救援队赴菲律宾救援的光明网记者的极大关注。为了解琼海台风“海燕”和万宁“1214”水灾救援的真相,光明网记者于12月19日赶赴海南,用三天时间,先后走访了琼海市、三亚市、万宁市(当时洪水还未全部退却),采访了琼海市台风“海燕”灾区的乡村干部,海南省红十字两支救援队队员,见证了中国红十字总会、海南红十字会和香港红十字会赈灾物资在万宁市灾区乡村现场发放全程,还采访了万宁市领导、万宁市红十字会会长和秘书长,采访了海南医学院院长和海南医学院红十字会负责人,在离开海口最后的晚上,采访了海南红十字会会长和办公室主任。

  这次光明网记者在海南省三天、行程近1000公里的走访带回了50G的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料。从2013年12月30日开始,我们将以采访所得的素材为基础,陆续向大家介绍海南省民众在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万众一心抗击灾难,确保生命安全、生活正常和生产恢复的真实故事。

  四、听万宁市红会会长和秘书长讲救灾

  2013年12月20日早,我们一行离开三亚市走上奔向万宁市之路,接近中午到达万宁市区。汽车刚刚进入万宁市城乡结合部,坐在车上记者就可以见到4天前刚经历水灾浸泡过的“水积印线”,清晰地留在公路旁房屋的朝公路方向墙上。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大芒村委会“博爱防洪楼”外观 光明网记者 沈阳 摄影

  这一天,我们去了万宁市万城镇大芒村委会了解“博爱防洪楼”在这次万宁1214特大洪灾中的使用情况。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大芒村委会主任讲述救灾过程  黄龙虎 摄影

  在北坡镇里见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从南方备灾中心调拨到海南万宁救灾的物资(1000床棉被、2000件夹克衫),由海南省红十字会和万宁市红十字会移交给万宁市当地政府,海南省红十字会也同时把刚刚建成并赶上这次救灾用的“博爱防洪楼”一齐移交给万宁市当地政府负责维护(http://politics.gmw.cn/2013-12/23/content_9902847.htm  )。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红十字会救灾物资运抵海南万宁市  光明网记者 沈阳 摄影

  见证香港红十字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海南万宁灾区的1000件家庭包在万城镇南星村委会派发到村民每一个家庭中。

  1、万宁市红十字会张云鹏会长介绍抗洪灾实现了“三无”、“四有”

  12月20日傍晚19时,我们一行才有空见赶去等我们见面的万宁市副市长兼万宁市红十字会张云鹏会长。她很抱歉地告诉我们,半小时后必须赶回单位,参加市委市政府在发生特大洪灾以来的每日例会。光明网记者请她介绍一下这次特大洪灾的大概灾情及目前状况,她扼要地给记者作了介绍这次万宁市委、市政府在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下的救灾安排: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从左到右: 周瑾 李安琪 张云鹏 沈阳合影 黄龙虎 摄影

  灾情发生后,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省三防指挥部部署下,万宁市各级领导干部迅速行动,防范应对特大暴雨及抢险救灾。四套领导班子成员12月14日晚连夜奔赴受灾严重镇、村,全市119个市直机关单位奔赴联系点,靠前指导救灾工作。各水库安排专人值守,确保水库安全度汛,目前全市50多个水库全部安全度汛。并已经调集预备役及联防队员,随时投入防汛抗险。公安、边防、消防武警等干警400多名,对各积水路口设置警戒线、安全堆和引导交通,组织6艘冲锋舟、3辆拖救车进行车辆救助,并安排巡逻车在市区及省道和国道进行引导交通。水灾退潮后实现了“三无”、“四有”预期目标:

  “三无”的第一个就是 “无人员因灾死亡”,这个目前应该说已经做到了; 第二个就是“无重大疫情发生”,现在随着我们后期的卫生防疫这块跟上,我们工作抓得很紧,是可以保证的。第三个就是“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可以看市内治安秩序这一块很正常,所以我们就能实现这次特大洪灾“三无”。

  “四有”就是让老百姓“有干净的水喝,有衣穿,有食物吃,有房住”,这个“三无、四有”,我们红会在“四有”这个环节上也是帮了市政府的大忙。

  在见完张云鹏会长之后,我们抓紧吃了晚饭赶回到酒店换下当天的带汗衣服,因为在二个小时后,记者约了万宁市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明阳采访,他是刚刚参加完万宁市委、市政府每日例会结束后赶来见我们的。他用了近一个小时向光明网记者详细地介绍万宁市这个水灾、风灾多发城市的历史之最,以及当地民众是如何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万众一心抗击自然灾害的故事。下一文将介绍吴明阳副市长的专访内容。

  2、专访万宁市红十字会许开吉秘书长

  12月21日早餐厅,当我们准备离开万宁市赶去海口市继续采访前,光明网记者采访了万宁市红十字会许开吉秘书长,下面是采访对话: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海南省红会周瑾副会长(右)和万宁市红会许开吉秘书长 光明网记者沈阳摄

  许开吉:我是万宁市红十字会法人,职务为秘书长。

  记   者:你在万宁市红十字会已经工作几年了?

  许开吉:13年了。是第二任法人。

  记  者:目前万宁市红十字会的机构是在市政府里面、还是独立出来的?万宁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有多少人,包括你自己在内和志愿者?

  许开吉:万宁市红十字会是独立社团组织。包括志愿者在内有四个工作人员。

  记   者:今天想请你介绍一下“博爱防洪楼”这个创意来历:是怎么选址?怎么规划?建成以后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许开吉:这个“博爱防洪楼”是2010年海南省发生洪灾之后,包括万宁市在内的附近几个市政府领导意识到,每当遭遇到风灾、洪灾时,需要有一个场所就地转移受灾群众、安置各个村的村民的建筑。因为目前这些地洼地区农村都是瓦房(海南当地,称仅一层的屋子叫“瓦房”),绝大部分都是瓦房,市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再加上根据灾情,2010年水灾过后市政府就做规划,低洼地带的各个村都要建有“防洪楼”,我们红会也积极地参与了这个规划工作中去,向海南省红十字会申请,并且也给拨给我们一笔资金,我们省红十字会在万宁市内总共建了五栋“防洪楼”,由省红十字会捐建的都叫“博爱防洪楼”。

  记   者:你们万宁市红十字会行政办公费用是由海南省红十字会拨给的、还是万宁市地方政府拨给的?

  许开吉:万宁市地方政府拨给的。

  记   者:海南省红十字会为什么会拨款给你们万宁市红十字会建“博爱防洪楼”呢?

  许开吉:我们这边有灾情大家都捐款,资金来自于民间。

  记   者:也就是说,建“博爱防洪楼”的钱是来自于捐给海南省红十字会热心的捐赠者的资金,然后专款专用在你们万宁市这里建设?

  许开吉:是的。

  记   者:所以这笔资金并不是财政上的拔款、而是爱心人士支持红十字会人道救援的人,是吧?

  许开吉:对。

  记  者:刚才你说到,2010年你们市红十字会就参与政府整个“防洪楼”建设规划,去建“博爱防洪楼”,当时你们知道政府规划以后、他们市政府的建设跟你们红十字会的建设大概有什么关系,跟他们统一吗?

  许开吉:我们市红十字会是由省市红十字会从万宁市“防洪楼”建设规划里面,选出位于重灾区里面最重五个村委会,所以,我们是根据市政府统筹、协调安排以后,才选择这五个“博爱防洪楼”建设点的村委会安排建设。

  记  者:以2010年的水灾严重程度作为选址的地点?

  许开吉:是的,是2010年10月的水灾。我们选三个最重的镇里面,选了五个村委会作为选址。

  记   者:我想请你介绍第一个问题是,2010年的水灾重灾区跟今年11月的台风“海燕”,和几天前、12月13号晚上开始到14号的突然大暴雨这两次灾害的差别,就是水灾的严重程度有多大的差别?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光明网记者沈阳在万宁市博爱防洪楼采访 黄龙虎摄影

  许开吉:几天前这次水灾来的比较猛,水位也比2010年还要高,但是2010年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一点,这次来的快退的也快,但是,相比来说2010年的时候我们没有“防洪楼”,所以在转移、安置群众这方面困难大点、压力比较大,这次水浸泡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全市盖了这个“防洪楼”以后,基层村委会转移、安置群众的时候会好很多。

  记   者:我想请你介绍第二个问题是,这次的救灾工作跟你们以前的救灾工作,除了你们红十字会启用己有的这五个点----“博爱防洪楼”之外,你们还参与了什么救援工作?

  许开吉:我们红会每次有灾情、水灾我们都参与进去,这次在中国红十字总会、海南省红十字会和香港红十字会支持下调拨捐赠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到万宁市来,我们在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发放这批救灾物资。

  记   者:我想请你介绍第三个问题是,海南省红十字会共调来了两个志愿者专业救援队,一个抢险救援队、一个医学救援队,到了以后你们如何进行救援工作协调?

  许开吉:两个志愿者专业救援队到达后,也在市政府统一协调下展开水灾救援工作,其中抢险救援队因为没有生命安全救援,他们就协助派送省红十字会的大米给灾区“博爱防洪楼”的群众,水退完了以后,我们的医学救援队又参与了防病治病,还有防疫的工作。

  记   者:昨天晚上我采访你们万宁常务副市长,他讲到一个情况说这次水灾时候因为这里是海南台风重灾区,应该算是几十年来了,不是最近的,他认为说这次因为发生在周末,所以城里面已经淹了,但是水一来市委书记、第一把手就指挥全部干部必须回到岗位上边然后就分配到各地,你们红十字会这次工作也是纳入万宁市政府统筹指挥、下乡救灾的队伍里边?

  许开吉:独立行动。我们红十字会主要的方向是以“博爱防洪楼”这五个点为主,但是参与救援其他的工作。

  记   者:这次省红十字会跟你们市红十字会统计过大概有多少人参与万宁水灾救灾工作,包括志愿者?

  许开吉:包括志愿者有30人。

  记   者:你们万宁市常务副市长告诉我这次水灾没有人员伤亡,对于一个严重的水灾灾区来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救人是第一。

  许开吉:是的,因为市委、市政府是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一个救灾总指挥部,还分了11个组,他们的行动比我们红十字会的行动早、也比较快,我们红十字会是紧跟市政府部署展开的。

  记   者:你们红十字会是不是跟这五栋“博爱防洪楼”所在地的村委会还有自然村的干部一直都保持密切的沟通?

  许开吉:我们一直都保持密切的沟通。他们有什么情况,我们就会下乡协助救灾。

  记   者:你在市红十字会工作这十几年里边,经过多少次灾情?都下乡去救灾吗?

  许开吉:这十几年来,万宁市有五、六次比较严重的灾情。我每次都下到村里参加救灾工作。

  记   者:作为民间社团组织红十字会的负责人,你们市里地处台风、水灾的重灾区,你这么多年也参与救灾工作,现在有“博爱防洪楼”,你认为如果再有灾情来临红十字会还能做什么,或者说还希望能够做什么?

  许开吉:我们市红十字会的职责是及时了解灾情,上报灾情,还有第一时间去参与救援救助。我希望以后在参加救灾能在第一时间、把行动最需要的准备工作做完。

  记   者:像这次灾情这么短,救灾物资除非放在距离灾区几个小时车程之内的地方才能及时送达,你觉得有什么可以更加有效做到、或者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

  许开吉:这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海南省红十字会、还有香港红十字会支持万宁水灾救援的力度都比较大。因为我们海南省红十字会在海口那里有个指挥部,我们省红十字会周会长也是第一时间就把救援物资投放,这都是第一时间。

  记   者:这次省红十字会拔了多少救援物资呢?五万块钱主要用于什么东西呢?

  许开吉:省红十字会是第一时间直接拔了五万块钱用于购买大米。

  记   者:五万块钱在当地市场可以买多少大米呢?

  许开吉:五万块钱可以买差不多11吨吧,10.8吨。后续的是政府那边下拨更多的大米到灾区。不过,我们红十字会是第一个发放大米到灾区的。

  记  者:因为你们红十字会有一支专业救援队,你们速度是最快。据你了解,在这次救援万宁灾救灾过程,除了海南省红十字会这两支救援队之外,你还见到有其他救援队进来?

  许开吉:我们没有看到其他救援队。但是我们市里面就组织了很多支队伍下去,没看到其他什么地方赶来的救援队,就只有我们省红十字会组织的这两支救援队。我们下到下面去的时候,物资是第一个发放。

  记  者:你知道市政府发放大米到灾区的数量吗?你们副市长说有1000吨,才够灾区15万人吃,是你们100倍数量。

  许开吉:是的,是市政府采购的全灾区救灾物资一部分。

  记   者:这个政府粮食调拨数量还不算相邻的村庄互相集资救助、还不包括村干部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的。所以,你们市长说了一句话“灾区考验了邻里关系,灾区考验了一个人对人的看法。”做了很好的一句总结。我觉得这是你们副市长总结得相当好的第二个结论,他说“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社会里面,只有灾情的这种情况下才考验一个地方的人(干部)和民风。”

  许开吉:的确是这样。考验民风,还有干部服务意识。

  记   者:你参与万宁市2013年1214这次强降雨洪涝灾害的灾区救灾,最后想请你用一句话来总结:海南省红十字会跟万宁市红十字会在这个万宁市1214救灾工作中,你们做了什么工作对受灾百姓抗灾发挥作用?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四)

  光明网记者沈阳在万宁市博爱防洪楼采访受灾入住群众 黄龙虎摄影

  许开吉:我这次感觉水灾以后群众最缺的就是大米,争取第一时间把他们最需要的大米送到。我们去的时候的确看到很多受灾百姓没有米吃,所以这次感受最深的是当第一时间把大米送到他们手里,受灾群众的那种感激之情让我一直铭刻在心。其中,有一位是来自浙江的农民,他是在万宁种西瓜的,当我们把米送过去的时候,他跟我们说:“送一包黄金都不如送这一包大米!”

  记   者:救命的粮食。好,谢谢你接受光明网的采访。

  【采访后记光明网记者在12月20日晚采访万宁市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明阳,他在采访结束后讲“灾区考验了邻里关系,灾区考验了一个人对人的看法”和“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社会里面,只有灾情的这种情况下才考验一个地方的人(干部)和民风”的平实总结,再联系到这次万宁市水灾是158个自然村的15万人在几小时内置身茫茫水泽中,却能做到“三无、四有”,证明我们的地方党和政府,特别是最基层的组织是在灾害面前充分发挥了作用,他们是有作为的。

  听了万宁市红十字会许开吉秘书长采访中谈到自己把大米送到受灾百姓手中时,农民说“送一包黄金都不如送这一包大米!”从许开吉秘书长这一句充满感情表述,记者体会到: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基层红十字会干部,他们那种对自己工作的充实和获得朴素评价的满足感。正是有像他这样忠实、长期坚守在中国红十字运动一线的人员,紧跟当地政府的人道救济需求,积极创造性地投入到红十字会基层工作中,才让“红十字运动”深入民心,让“红十字精神”发挥正能量(光明网记者 沈阳)

  新闻链接:

  记者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三)

  (http://politics.gmw.cn/2014-01/03/content_10006192.htm

  走海南 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二)

  (http://politics.gmw.cn/2014-01/01/content_9986077.htm)

  走海南 见证琼海台风“海燕”到万宁1214水灾救援(—)

  (http://politics.gmw.cn/2013-12/30/content_9970903.htm

  海南水灾 中国红会全力救援工作启动

  ( http://politics.gmw.cn/2013-12/16/content_9822688.htm)

  三级红会全力以赴支持海南万宁灾区救灾

  (http://politics.gmw.cn/2013-12/17/content_9837518.htm)

  香港红会捐赠海南万宁灾区1000件家庭包

  (http://politics.gmw.cn/2013-12/23/content_9901393.htm)

  海南万宁洪灾 省市红会参与救援 总会拨救援物资

  (http://politics.gmw.cn/2013-12/23/content_9902847.htm)

[责任编辑:张梦泽]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