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透视3721(5)有多少发廊老板因“网络实名”争风喝醋?

有人说笔者写3721的文章都板起“黑脸”,其实这是一种误传。本文便是一篇“风趣十足”的文章。当然,它是被一位叫刘中一的作者写了一篇题为《3721就这么牛!》(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4/43268.html )文章启发的。
按刘中一的《3721就这么牛!》一文说法,“我在深圳地区,做3721实名一个二级代理,做了也有3个多月了,由于没怎么宣传,做得不多,多半是客户找上门来才做。21号,一个客户来电话,说要注册一些美容行业的网络实名,根据他的要求,我帮她查了20多个,最后选择了“美容业”“美容健康”等9个,算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了,不敢怠慢,立即上网进入代理界面注册,因为事先查过,全部顺利完成。告诉客户,已经OK了。客户也很高兴,当即把款汇了过来。本认为已经很轻松的赚了一笔(1000多元),........”
笔者依样划葫芦去3721.com网输入“美容业”,出现了下列提示:您在地址栏输入的是“美容业”网络实名结果 28 个。
再输入“美容健康” 出现了下列提示:您在地址栏输入的是 “美容健康” 网络实名结果 3 个。换句话说,此“网络实名”也仅仅是31个而己。
这与刘中一的《3721就这么牛!》一文说法:广东代理说“美容业”已经被别人注册了,请另外再想一个实名。“当时一听我就懵了,我不是在网上代理界面中已经注册成功了吗?别人怎么还能抢注呢?”如此等等的说法太矛盾了!
第一,“美容业”在“网络实名”属于5000元一年的“行业类别名”(一个网络实名值多少钱,在网络实名服务提供商3721的服务条款里说的明明白白,企业实名每年500元,行业实名5000元),刘先生以500元购买(“赚了一笔:1000多元”)是否有点拿读者太不懂(留意)数字?
这让笔者想起了香港一位做“洋参片”的老板第一笔生意是自已跑去药房“回购”自己牌子的“洋参片”并放风声说:还要一大批呢,让药房马上向自己的仓库进货,实现了“货如流转”的目的。当然,刘中一的《3721就这么牛!》一文的说法是否如此,笔者不得而知。仅仅是猜测而己。
第二,是本文的主题:全国有多少发廊老板因“网络实名”争风喝醋?《中华工商时报》 2003年1月6日一文《国内首例网络实名案引起争议,索赔40万元值不值》
(http://tech.sina.com.cn/i/c/2003-01-06/0843159431.shtml ),因为2002年11月20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青羊区世纪精剪发型化妆名店(以下简称世纪精剪)诉青羊区名剪天下美发屋(以下简称名剪天下)及3721网站网络实名侵权案。文章点评这样写道:
“为一个网络实名索赔40万,是不是狮子大张口?在网络潮流风起云涌的今天,这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不是所能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网络实名已成为企业营销策略不可或缺的工具以及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因此,从长远来说,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这个意义上,企业早注册早受益,能拥有与自己名称对应的网络实名,对成都案例中的原告来说,是比得到40万赔偿金更为重要的。(范佳)”
其实,笔者想说的是:文章拿两家发廊老板因“网络实名”争风喝醋作说事是否拿错“Sample(样品)”?因为全国有多少发廊有网站?有一种说法是,城市的发廊多少是经济发达的不列入统计局表格指标。然而,“网络实名”却喜欢与此“指标”沾上边去“表示”其价值之增长,是否有无考虑一下传递了一个或两个这样的信息,即发廊行业****“网络实名”!或者说“网络实名”为发廊行业扬名!
当然,上发廊的人有多少人是CNNIC调查的上网用户,在CNNIC的11次调查报告中笔者确实查不到,但既然3721实名代理乐于拿发廊老板说事,建议CNNIC的毛伟主任在下一次调查报告中加入此调查栏目,让大家也知道一下实情如何,牛一把!
sz1961sy
2003.3.27
13:12
Beijing Office
(http://column.bokee.com/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