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阿里巴巴,B2B?——没戏!(转贴)

sz1961sy 发表于 2000/7/7 16:5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作者】007 
        一、关于经济理论的常识—B2B模式研究——平台B2B没戏!   
        B2B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模式,在B2C火过之后,被所有人关注,在企业眼里它是省钱高效的手段,在网站经营者眼里它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好概念、好模式,在风险投资商眼里,它是下一个赚大钱的金蛋。有报道说几年后B2B的交易额将达到几万亿美元,数字可能没错,但能否从中赚到钱呢,我的看法不太一样,我认为B2B没戏!至少平台(社区)模式的B2B没戏!! 
        1、大企业的B2B是自己的B2B,外人别想赚钱。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B2B到底是怎么运动或运行的。B2B是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的简称,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B2B的运动方式,我们会发现B2B其实只不过是企业ERP的分销渠道、市场或销售在企业外部的延伸而已,B2B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以堪称B2B的先锋的思科公司为例,他们的B2B交易近百分之八十是全部在网上完成的,但请注意:他们的交易基本上没有任何中介方的介入,是一种直接经济模式的典型,平台也是他们自己的,没有中介平台,也没有这个必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思科公司有足够的财力来建设自己的平台!他们有自己的局域网,在Internet上也有出口,实际上两个网已经联为一体,互联网为其公司的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企业的B2B模式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的话,1998年直接经济理论大行其道时,几乎人人都在说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是不需要中间商的经济,思科、英特尔、IBM的成功就是明证。但我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企业足够的大,有资金有能力负担这种大规模的投入,而且他们的成功的最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他们有资源!比有资金更重要的是——有资源!!没有资源B2B甭想成功!!!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亚马逊想在网上卖SONY,人家就是不给他,他就没辙。如果读者想研究B2B的企业运作个案,可以在网上的IT专业网站上找,相关的介绍文章很多,此处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2、中小企业的B2B需要平台吗?平台有不可替代性吗?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成本吗?
        (附:关于搭便车者)   
        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的数量都是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的,而且可以占到98%、99%。他们当中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发展成为大企业。但是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并不真正需要平台中介,至少在中国如此。“真正”的意思是离开了平台就不能生存。因为实际上如果一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话,如果他上网,他就可以自己去做搜索,搜索引擎可以给他提供很好的帮助;如果他不上网的话,如以前没有网络的时代,他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找到他所想要的信息,如果真的找不到相关的信息,他也一样能够生存——我们以前不也一样活过来了吗?这是理论上讲的,有人一定不服气,那让我们看一下实际上企业对网络的需要是不是到了“没网活不成”的情况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许多成功的企业没上网,他们一样活得很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别再一厢情愿地说不上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附:关于搭便车者   

        今天的网络充斥着免费的诱惑,这为网站带来了“眼球”,也培养了网民的搭便车心理——谁都想得到服务但不给钱。这种情况长期下去的话,网站要想收钱可能就会导致注册用户的逃逸,或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情形。要想从用户口袋里拿到钱是要有点手段和功夫的,营销人员的培养,营销体系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平台”的路看来是很长的,还不太好走。
         3、中小企业B2B模式应用分析   
        中小企业的B2B将以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存在,也对阿里巴巴式的平台的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上网主要是为了与客户联系,查找资料等等,他们的业务量并不大,生产量也不大,产品辐射、覆盖的范围也有限,往往是有几个客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如果再多的话可能他们还做不过来呢,他们所需要的资料也相当专业或者说是非常个性化的,这就是现实。而且,中小企业的客户相对固定,发展新的客户或出口对于大多数小企业来讲是不可行的,有太多的资金、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有的可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自己开办的木器厂就有类似的经验,如果叫我做出口的业务就不可能,不是没有出口公司找过我们,而是我们没法达到国际上对产品的质量、技术的要求,比如化学上的要求我们国内的产品就达不到人家的要求,我们做不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从真正意义上讲并不需要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的服务,或者说只有阿里巴巴一家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阿里巴巴不是唯一的被需要的,那么阿里巴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笔者确信,不仅阿里巴巴没戏,就连B2B也没戏!“没戏”的表达有点绝对,但基本正确,意思是B2B的交易额可能很大,但由于是企业自己赚到了钱,或降低了成本,中介人并不能在其中赚到钱,或赚到很多钱,没有钱网站的经营者怎么生存呢?这一点对网站的经营者十分重要!可以帮决策者认清形势。   
        我个人认为,在B2B的网站中,能生存的是传统行业中有资源的企业所支持或兴办的网站——他们还要能够整合本行业、数个行业或更多的行业的资源,能建立行业门户网站或功能性网上社区的B2B网站,才是真正能成功的网站!可喜的是中国的传统行业已经在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家电业就已经有这样的网站在日前成立了,如科龙、美的、春兰、TCL等,他们当中经过一段时期的整合以后,真正的强者和决策正确者将成为中国的B2B典范,其他的网站将无一例外的被收购或倒闭。   
        以上是从经济理论的推理和逻辑的关系分析B2B,现在我们试从企业、行业和产品的角度,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一下B2B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二、 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现实中的B2B也难以赚钱。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与美国的某些商品的价格相差5-10倍,可是很少人会真正关注这些差价到底在哪里,同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差价是分配在什么人的手中呢?光从直观看问题,然后惊呼一阵是没有用的,看事物关键是要看本质,好多这样呼吁的人只不过是记者或别的什么人,真正懂经济的人或是实际做渠道的人,并不会对这种说法认同的。   
        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商业企业或生产企业的利润都是平均利润,一旦哪个行业或产品有垄断利润,资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进入,最后利润是不断走向平均化的,这就是经济规律,世界上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一样。让我们来分析下面这个实例:  
        例如:美国的劳保翻毛皮鞋一直是在中国进口的,中国的出口价是一个美元一双,外贸的人知道在美国的杂货铺里的零售价是10美元一双,可我们真的能挣到这中间的差价吗,我看不行。因为这里边有一个渠道的问题,有经济运行自身规律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美国的杂货铺也有租金要支付,有人工,水电,税收,有利息支出,有资金成本,有管理成本,有不可预见的开支,所以中国也好美国也好,其实差价****的部分在零售的环节上,往往有60%以上,甚至更多达几倍的品种也是有的,但厂家是赚不到这部分钱的,这是市场来调节的,不是谁想赚这钱就能赚到的。   
        事实上杂货铺的进价也是4~6美元之间,而且杂货铺也不是直接从进口商手里进货,而是从地区分销商手里进的货,而地区分销商则是从总代理或一级批发商进的货,他们又是从进口商进货,进口商则从出口商手里进货,出口商才是从厂家进货,有的出口商还是从批发商手里进的货,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虽然是“迂回经济”,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从物流方面来看,这可能已经是最经济、最节省的一种模式了。事情总是要由人来做,由人来完成的,要想从厂家直接到杂货铺不是不可能,但中间的环节怎么来完成?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网络经济学家”或没有商业经验的人,才会幼稚到认为一切都有可以用“直接经济”来做成生意的程度,在他们眼里是没有物流的概念的,什么都是可以在网上来做的。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他们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现实不可能像“比特”一样可以在一秒钟还不到的时间里马上改变,现在他们的看法不完全正确,今后的若干年里他们的想法可能就会逐步实现——但那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而不是现在!就目前而言,商品交易中间有太多的行业中的(经济)规律,这些规律短期内可能还无法用互联网来改变。   
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看,B2B都是难以赚到足以让中介平台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钱”的。B2B将注定是哈佛教案中失败的典型案例!B2B没戏!

        三、 阿里巴巴——一个中国黄页的“烧钱版”
         1、让我们来看看阿里巴巴的内容—阿里巴巴提供的服务:   
        买,卖,代理,合作;阿里巴巴商人俱乐部;提供高效、便捷的免费电子邮箱。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提供的几乎全部的服务,如此的少,又是如此的简单,又是如此的没有创新——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中国黄页的内容,我们会发现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在中国黄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更“模式化”的翻版!从本质上讲——阿里巴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网上社区而已——这就是他的本质,而且最初更像一个网上“新闻组”的商业版!他的功能是可以轻易被别的网站覆盖掉的!   
        另外,有报道称“马云最新的举动就是推出WTO频道,并聘请前WTO总干事萨瑟兰当顾问,同时宣布全面转向网上垂直细分行业市场,他称之为‘急转弯。’”我的对此的看法是——不过是宣传手段而已,是“耍”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花架子”,但要记得真功夫是“耍”不得的,光吹气短期内行,长期就要看你的市场能力了——盈利,赚钱。

   但是连马云也不止一次地讲他们没办法赚钱——或者说是没有找到赚钱的方法。可是他们烧钱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说到这些马云十分得意,据他说是在硅谷找到了世界一流的软件专家?!又在硅谷建立了基地云云。这只能说明一点,阿里巴巴的烧钱行动已经正式开始了,别的并不能证明什么。再好的软件写出来,还要能赚钱才行,连宝藏的大门的“北”都没找着,搞得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马云的模式只是一些新概念的堆砌罢了。对马云的创新的能力我深表怀疑,从95年开始,马云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创新,他更像一个模仿者,而且是没有赚钱经验的模仿者。 
        2、技术最有可能打败阿里巴巴——宝藏可能被“爬虫”吃掉!   
        技术的进步可能给互联网带来巨大的变化,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现在可能可以轻松地做到,阿里巴巴模式的平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搞多语言平台也于事无补——世界的趋势好象是以一种语言为主,阿里巴巴居然与历史逆向而动?!。“世界搜索引擎之王”也不能说他永远保持********,而且,现在的技术我的看法是像一个多棱体,可以从任何一个方面去接近事物的核心,不一定只有某一个人或某一种技术才是真理,才是唯一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新技术有以下二个:
        一是新加坡的一家公司刚推出了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广告邮件发送软件,可以自动判断邮箱是否接受广告邮件,然后再往邮箱里放邮件。
        二是“爬虫”软件。“爬虫”软件可以自动将网站上的信息以设定的模式,“爬”回“爬虫”网站。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有人设计了一种新的“类爬虫”软件,它可以帮我们自动地将所有网上的信息,按我们的设定的要求,“爬”回我们的网站或信箱,又可以自动把自己网站的广告放到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网站或信箱里……OH!MY GOD!你可要阿里巴巴怎么活?! 
        3、阿里巴巴被覆盖的可能性。   
        由于阿里巴巴模式入门的门槛较低,而且有可能是作为一个门户站点的一个部分或一项服务而存在,所以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大量出现,这里马云的理论用得上了,“跑得要比兔子还快,要比龟还有耐力”,不过,我想光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点运气,经商有时运气也蛮重要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马云的运气就是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马云说了不研究竞争对手,可能现在他是对的,但6个月后他就不一定对了,也有可能是最错误的。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再就是阿里巴巴经常提到,他们想做成“雅虎第二”,但我看可能性不大,被雅虎吃掉或是被雅虎之辈搞垮倒是有可能,类似雅虎这样的门户网站,几分钟就可以多开一个功能或社区,就能取代阿里巴巴的一切服务。从这一点上看,阿里巴巴得到软银的支持也许不过是一个上市运作步骤——包装一个公司,上市,圈钱! (完)

2000.7.7

((http://bbs2.sina.com.cn/newfbin/view.pl?forumid=69&postid=100158)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