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2006年8月7日,庭审记事录

sz1961sy 发表于 2006/8/8 1:23: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中国媒体的兴奋点因一宗小案] 
       也许有一天,公众会给2006年8月7日、立秋留下一些记录,因为被称为国内“首例博客状告博客案”在3月3日立案、在这一天正式开庭。
        8月2日中国法院网 便预告《8月7日9时,北京法院网直播首例博客告博客案》(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6/927.html ),
        现在位置: 直播预告
        《8月7日9时,北京法院网直播海淀法院审理首例博客告博客案》如下介绍:
         --------------------------------------------------------------------------------
        发现自己在博客上被人指名道姓地“辱骂”,而该博客的托管网站博客网也未及时删除这些“侮辱人格”的文章,博客网专栏作者沈先生以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将“骂人”博客的主人张先生和北京博客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到了法院。据悉,该案是我国受理的首例博客告博客案。 
        原告沈先生称,他是博克中国的早期注册用户,在博克中国发表个人观点,但在沈先生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看到了“秦尘”发表的许多关于贬低自己人格的文章,让沈先生倍感气愤。经了解,发现“秦尘”即是被告张先生。通过调查,沈先生发现张先生以“秦尘”为网名在网上发布了大量的有辱原告的文章,如在2005年6月29日发表的《解剖沈阳——反微软垄断,保护民族网络产业》、2005年12月16日发表的《秦尘:沈阳式路演该停停吧!!!——大过年的,沈阳发什么疯》等,以上文章均用极其恶劣的词语侮辱诽谤原告,使原告的名誉受到极大伤害,社会评价严重降低,因此原告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故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消除侵权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1万元。 
        8月7日上午9时,海淀法院将在第17法庭公开审理此案,北京法院网将图文直播庭审过程,敬请关注。 (http://www.chinacourt.org/zhibo/zhibo_yg.php?zhibo_id=248

       [开庭前的沟通]
       作为本案原告,经历了近一年涉及此案的种种过程,觉得全权委托代理律师去处理便能完成,况且开庭在周一,工作比较忙,便告诉代理律师(姚克枫)自己无空到现场,一切由他全权处理。实际上,8月7日上午8时40分姚律师在法庭上还给本人打来最后一次确认我没有到场事实。

       [直播取消后]
       至8月7日上午9时42分前,自己留意、纳闷北京法院网图文直播一直无信息的原因、才从北京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首都经济报道》李戎记者的第一个采访电话中得到证实。李戎记者她告诉我:因为被告之一张明的缺席而被取消,问我知道原因吗?我说不知道。

       [第一个采访电话:BTV]
       李戎记者坚持要到我家来采访,我坚决谢绝,谈了一会,大家约好到赛特广场附近的西餐厅(酷堡)进行采访。

       [第二个电话:代理律师]
       李戎记者电话还在讲,9时43分代理律师(姚克枫)打了本人另一部手机,通报了事情进度。我说已经知道了,便断线继续与李戎记者约采访事宜。

       [第三个电话:京华时报]
       接完李戎记者电话,手机马上传来《京华时报》记者傅沙沙短信,估计是她老打不进来缘故。本人离开家座上出租车后给傅沙沙电话,简单回答她的几个问题。

       10时36分赶到赛特广场附近的西餐厅(酷堡)进行采访,约半个小时,李戎记者一行3人马上赶回台里制作节目去了,晚上的BTV《首都经济报道》便出现了采访本人节目。

       [第四个电话:北京电台]
       12时29分,刚刚在酷堡与2位同事吃完饭准备赶回办公室参加中午1时频道例会,接到北京电台一位男记者电话采访,讲了约10分钟。

       [第五个电话:新京报]
       赶回办公室的12时51分,《新京报》一位女记者电话采访,谈了约20分钟。

       [第六个电话:北京竞报]
       下午开完频道例会,一位《竞报》女记者电话采访,谈了约20分钟。

       [第七个电话:华夏时报]
       未吃晚饭18时30分,《华夏时报》一位男记者电话采访,问了几个简单问题。

       [第八个电话:京华时报]
       吃完晚饭20时26分,半个老乡《京华时报》记者傅沙沙又来电核实几个细节。她告诉我采访过张明了。希望我印证一些张明观点。我以个人观点作了回答。

        据北京法院网介绍:这一天有30多位、20多个来自新华社、央视、北京电视台、新京报等在京的各大媒体记者同行到达现场。不过,本人事先并没有约谁参加。大家对此案的结局关注,很正常。因为面对据称己有2800万Bloggers,本案的警示意义一定远远超过它作为一件小小民事侵权案代表的意义。

        时间晚了,下一文再介绍本人对此案的立场与观点。

        沈阳(网名:sz1961sy  bj1961sy)
        2006-8-8  1:18 写于北京家中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