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域名业界纵横眼(73)中文域名终于成了中资银行网络标识

sz1961sy 发表于 2005/10/9 21:1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新闻出处]
        2005年10月09日《竞报》记者王丹丹报道《中国仿冒域名全球第2 银行启用中文域名防范 》(http://tech.sina.com.cn/i/2005-10-09/0753734766.shtml )如下:
  长假期间,王先生发现只要在地址栏输入“交通银行.cn”,便直接登录了交通银行网上银行。据了解,为了保障网络银行安全,包括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最近全面启用域名安全防范措施,纷纷注册并启用中文域名。网络用户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诸如“农业银行.cn”、“建设银行.cn”等,便可以直达银行网站。 
  中国仿冒域名占全球12%
  来自国际反网络诈骗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上第二大拥有仿冒域名及网站的国家,占全球域名仿冒总份额的12%。而今年众多网络银行诈骗案例,问题多发在域名身上。假工行网站www.lcbc.com.cn便以一字之差混淆视听屡次得手。中文域名简单易记、一目了然,对于国内用户而言,中文域名更加适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应用习惯。
  银行注册多个域名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在此次中文域名应用中,各大银行还采取了多个域名注册的方式,除了注册与自身名称相关的中文域名之外,还纷纷注册了多个与品牌相关的中文域名。
  据悉,交通银行已经注册了120多个中文域名,除了银行名称、股份公司及股票名称外,还涵盖其所有的产品品牌。此外,中国银行也一口气将24个中文域名保护性注册下来;而正在为上市做准备的中国工商银行也不甘落后,注册了包括工行.CN、工商银行.CN、中国工商银行.CN等多个中文域名。

       [旧文回顾]
        2005年01月08日02时41分 拙文《域名业界纵横眼(25)为防假网站,CN域名与中文域名应为用户做点事》(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62957.html )笔者希望,此方案有助于在中国互联网网络商务刚刚启步时,不让公众因越来越多包括假“银行”假“慈善”这类涉及公众利益机构国内网站出现而失去尝试使用网络结算及支付的信心。
       2005年1月9日 18:55  拙文《域名业界纵横眼(26)借助通用网址“一对一”标识防止假网站价值 》(http://sz1961sy.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06&BlogLogCode=1000144999 )笔者建议CNNIC在这方面与相关监管部门联手,为防假网站再诈骗大众、把通用网址好好地发挥一下标识作用。 
      
        事实证明,以上建议己成了一个付诸现实的行动,让笔者感到高兴。本文之所以用香港称中资背景银行(中资银行)表述包括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是因为这些银行主要服务客户是中国人,使用中文是他们不能放弃的服务客户主要语言工具,在网上银行交易也不例外。

        [中文域名技术优势]
       首先,“中文域名”是全球互联网在继英文域名体系(DNS)之后另一个国际(IETF)标准的网络计算机标识(定位)体系,它属于国际化域名体系(IDNs)中使用“中文”的域名体系,此外还有“德文域名”、“印度文域名”、“拉丁文域名”等等。全球互联网计算机都能访问“中文域名”。
        其次,“中文域名”以国际(IETF)标准提供完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中国不用下载任何用户端插件就能与英文域名体系一样在互联网上直接访问“http://北京大学.cn(中国)”这种形式,也仅仅是近一年的事,而且很多知名企业己借助“中文域名”作为网络标识开展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中文域名”至少在华人社区网络上,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作为网络营销标识,这是一个很有投资价值的国际网络资源标识。
        第三,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文域名”在成为国际(IETF)标准之前曾经出现过包括NSI、RealNames、CNNIC(加上TWNIC、JPNIC等亚洲互联网技术组织)的不同解决方案并存时期,特别是2002年8月1日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第24号)及2002年11月22日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  》(信部电 [2002] 555号)公布前,不同解决方案“中文域名”在中国市场一直共存,让用户分不清该选择那一个“中文域名”解决方案、甚至什么解决方案都不购买。此外,由于关键词网址(例如“通用网址”)、搜索引擎网址(例如“网络实名”)也出现使用中文寻址行为,一些提供商不实事求是地告诉用户、甚至借媒体记者之笔传播不太符合事实的讲法,混淆真正的“中文域名”体系产品,造成此市场5年多来一直比较混乱。

         [结论]
         “中文域名”注册是物有所值的,它是全球网络唯一有效中文标识。

        沈阳shenyang@sz1961sy.com 2005-10-9 北京时间11:41 写于北京家中

      [本文作者为《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主编、《中国域名经济(丛书)》总策划兼编委之一、中国版权协会(CSC)个人会员]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