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传统文化随笔(1)从“百度创意总监”成网名说起

sz1961sy 发表于 2007/3/13 3:19:00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传统文化”一个沉重的话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987-89年参加了汤一介院长中国文化书院举办的开放改革以后第一届“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函授)”课程,当苦读完从《中国文化概论》、《日本文化概论》、《印度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文化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美学》、《比较法学》、《比较史学》、《比较宗教学》、《比较教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方法学》等23本(部)课本之后,第一感觉是“累”---讲文化累,讲传统文化更加累。后来在选修远程教育课程时,读了《公文学》这门必修课,才突然感悟到:“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相当于人们自己文化修养、行为。在文章行间其实略见一斑。
       
        [Web2.0时代还需要讲“传统文化”吗]
        最近一年,常常看CCTV百家讲坛关于“传统文化”讲座,从讲座老师处学习到很多有益知识,当然,最近几个月北师大于丹教授的一系列讲座也听了好几集,也从网上看了“鲁国平反对于丹文章(http://blog.qianlong.com/ksaaa112/blog)”、“马千里批于丹谬误(http://blog.qianlong.com/maqli1970)”。
         这两方面观点共存,说明我们社会在所谓Web2.0时代的文化意识方面已经很好地兼容,再也不会出现批判“牛鬼蛇神”时代的时代,这是一种进步。当然,如果说在所谓Web2.0时代,我们社会还需不需要讲“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笔者觉得这与我们公众应该如何去理解“传统文化”理念有关。
         从下面这个例子可以从一个侧面找出答案。

        [从“百度创意总监”成网名说起]
        2007年3月12日,一个QQ群中,突然冒出一位署名“百度创意总监”的网友发言。其QQ信息显示“22岁,上海”。
       笔者有3000个即时通讯网友(ICQ、QQ、MSN、POPO等),但是很少见到NASDAQ上市公司“百度”员工以“百度创意总监”的网名在QQ群中出现的,因此提问此网友是哪一位大侠,不想招来一堆反感回答。为此,笔者引用一个很经典的写信封收件人抬头故事说:
        这与寄信时写“xxx 爸爸收”,让邮递员大为难色道理一样:把信送到门口,“xxx爸爸在吗?”谁知是邮递员叫“爸爸还是?!”
笔者认为这是传统文化、质问这位署名“百度创意总监”的网友是不是《公文学》没有学好。
         结果引起这位署名“百度创意总监”的网友如下回答:
         “你是做什么的”、“我没得罪你吧?”、“假道学”、“虽然在百度做 但是做的不是这个而已”、“难道我一定要把自己的职位写出来?”

        本来,此事仅仅是一件很小事,没有想到会引起了群内几个人参与讨论。但是从这件事说明:在Web2.0时代还是需要讲“传统文化”的。这些“传统文化”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古文训犊,而是于丹教授讲的那类浅显人生解读展示。

        夜深了,暂写至此。

        沈阳(网名:sz1961sy)
        2007年3月13日  3时13分  写于北京家中

我就是你说的那个百度创意总监

嘉定游侠(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3/26 10:54: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梦想吧,这是我的梦想,我就不能把一个职位作为自己的名字。传统文化本身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但是冀望于整个互联网能够多点我这样有憧憬的年轻人吧,对我们多些鼓励,少些质疑,不是更好吗?感谢你在某方面的批评,我接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