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中国域名经济(2004-2006)年版》主编的话

sz1961sy 发表于 2006/2/4 1:21:00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主编的话

(沈阳 2005-4-182006-2-3 北京)

    当第二本《中国域名经济》即将出版时,笔者十分欣慰地看到此书的出版得到了来自全球的华人专家、业内知名人士的鼎力支持。用其中一位业内知名人士的话说,“《中国域名经济》一书感动了‘天地’”。确实,包括下面这几位专家在内的每一封回复笔者的邮件,都是给笔者努力编辑好全书、交给出版社尽快出版的鼓舞和支持:

    胡启恒院士来信表示愿意支持一切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开路的行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赵小凡司长(研究员)来信鼓励说:看了你传来的关于中国域名经济的资料,非常兴奋。你为此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希望继续努力,推出更多、更大的成果

    阎保平主任回信同意作为该书编委会成员。钱华林老师回信支持此书的出版,并在邮件里感谢笔者的工作。刚从中国结束讲学返回美国的李宗南博士,收到笔者邮件马上回复邮件表示十分高兴地愿意担任丛书编委。在香港,亚洲域名仲裁中心的陶荣秘书长APNIC执委郑志豪教授都及时回复邮件大力支持本书出版并表示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在澳大利亚,APNIC的工程师潘广亮先生从2004年底已开始向本书提供一批中文的资料......还有很多故事,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下面简单地用笔者使用互联网10年来所走过的经历,告诉很多正在使用互联网、借助互联网工具工作的网友,域名经济问题与每一位人士的网络行为都息息相关,无论是休闲、娱乐、交流、学习、投资...;《中国域名经济》此书试图告诉这些网友一些简单道理,希望对他们更好地使用互联网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第一代中国上网商业用户

    10年前的199510, 笔者在广东中山市的家乡成为当地第一个使用ChinaNet的用户,当时用14.4K的“猫”拨长途电话到广州的节点,眼睛盯着国外的英文网页慢吞吞地逐行跳出英文内容那时中文网站太稀缺了。据说当时全国仅有3000ChinaNet用户,而当时中山市电信局数据组的使用互联网推广讲座常把笔者的电子邮箱拿去当示范,因此当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英文邮件时,那一刻充满了兴奋的感觉,认为自己被陌生的另一世界的人群找到了,根本不知道那是“垃圾邮件”。

    这就是网络新人类的最初体会、它代表中国的第一代商业互联网的纯朴与天真。

    二、第一代中国互联网网虫

    5年前的20001-10, 笔者在广东深圳市罗湖区“中国ICP中国联盟”经历了用“深圳数码港”概念把“深深房”股票价格从5元以内拉高到16元以上的那个“互联网泡沫”需求阶段,那个时候,上市公司只要贴上.COM标签,似乎都代表成功。在离开深圳时,曾写了《“疯投”在帮中国.COM收尸》及《NSI在中国推出中文域名错在哪》二文,开始冷静观察中国互联网的一些产业发展问题。由于自己曾在近20个中文IT论坛担任过版主,2000年被《博库》网评为“十大版主”之一,入选《互联网周刊》“108大虾”,成了当时新浪最火的论坛“IT业界”中“十大恶人(之一)”,成了第一代中国互联网网虫。

    当年申请上网是因为知道:使用E-mail对从事国际贸易方面方便而且节约成本,是目的很单纯的“企业上网”,而上述的经历促使笔者涉足互联网,认真地去参与、研究大量的以域名为基本内容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报道与政策传播工作。

    三、走向世界的Blogger(博客)

    3年前的20028月,当方兴东与王俊秀提出“博客”概念并创办“博客中国”网站时,笔者一直以实际行动参与博客写作,特别是有关域名、IP地址问题的系列文稿,让很多关注此业内动态的媒体同行及从业者乐于与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网络甚至面对面的交流。这其中包括政府决策部门的一些调研人员,在交流过程中才明白,一般技术人员或从业者已经很难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理解域名及相关服务的迅猛发展了。这中间需要一种传播,它可以持之以恒地告诉公众一种处于“技术与政策”、“学术与科普”之间的信息,让公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资源基础服务,什么是互联网工具商业服务,什么是技术服务,什么是营销服务...等等。要弄清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往往请教全球互联网技术与政策专家,他们都会十分简捷地回复您的问题,而要听到他们的声音,必须参加ICANN会议、必须参加IETF会议、必须参加APNIC会议...等等。这一切,笔者都一一亲历了,并且因此而结识了不少全球互联网技术与政策专家,他们的不少观点,笔者都及时用Blogger(博客)之笔告知关注的群体。

    虽然笔者不太接受那种神化Blogger(博客)的观点,但是笔者五年来的专注,确实是借助Blog平台走向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很多朋友是从笔者Blog专栏中的域名文章开始与自己交流,并且成为好朋友或者信息互动网友的。而下面这几点正是五年来自己不断撰写有关域名问题Blog之后的一些收获或反思。   

    四、互联网是国际化不是私有化

    从《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到《中国域名经济(2004-2006年版)》,笔者都通过采访、引用众多业内技术、政策专家观点,去回应、剖析国内外媒体中曾经流行一时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所撰写的数百篇文稿在大众圈子中,特别是被称为“草根阶层”的小众传播(Blog)中被人转载。笔者回顾这些文章的核心或者“精神”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互联网是国际化的”,由此“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也应该是国际化的”。而“国际化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必须遵守制度经济学规则”,“任何带有私有化规则的互联网服务都不是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

  这也许就是笔者五年来研究中国域名经济问题认为****的一个收获,也是尚未有其人详述过的一个发现,笔者把它归纳为“中国域名经济学”第一定律(基础定律)。

    五、互联网的定位寻址发展迅速

    《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一书的副名是---“网络营销工具(域名、搜索引擎、关键词网址)商务指南”,而《中国域名经济(2004-2006年版)》一书的副名是---“域名、IP地址及关联网络应用产品服务指南”, 这二本书的副名差别,正是笔者跟踪报道中国域名经济五年来的另一个想说明的问题。如果说《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一书是笔者将自己及一批业内专家20036月止的一系列报道汇编而成的话,那么《中国域名经济(2004-2006年版)》一书则更加完整地向大众介绍了从IP地址、域名到关联网络应用产品服务的最新进展。

    说是“最新”,是因为“关联网络应用产品服务” 已出现了包括“短信网址”、“ENUM-SIP手机”在内的这类商业应用。它们是从ITU(国际电联)向TCP/IP(互联网)融合交错的产品服务,经无法仅仅用“域名、搜索引擎、关键词网址”这“老三大类”可以一概而括的“网络营销工具”。不过本书仍然无法向公众介绍笔者在APNIC/APRICOT 2005年会议上看到的3G应用及视讯技术,在很多方面,这些应用本质上仍然涉及到域名、IP地址及其引伸出来的定位寻址基本技术服务。换句话说,全球互联网的定位寻址发展是互联网商业应用基础,因此它一定比关联网络应用产品服务跑得更迅速。本书正是发现了这种“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的领跑现象而把书的副名加以修正的。   

    六、域名是技术与政策的合成体

    “域名”作为一个IP地址网络商品化标识,底层有IP地址支撑,由英文域名及国际化域名(IDN,中文称为“中文域名”)而延伸了在网页上的各种应用,在移动网络上的各种镜像服务。但是,它的全球互联网管理机制仍然是带民间性质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种种自律与自治政策表明,它适用公权机制,因此它是技术与政策的合成体。这一点是域名与适用私权机制的一些延伸服务的本质差别(作为判断依据)。

    本书全面展示了域名、IP地址及关联网络应用产品服务的“全景图”。正是希望公众能够有足够的历史及现存素材,去对比这种差别的种种细节,然后有足够的判断去选择作出购买决策。这就是本书之所以称之为“域名经济”的一个最实用之处。

    七、中国网络需要全面系统信息

    笔者作为一位非技术背景的互联网络用户,尽管一直关注互联网域名、IP地址及关联网络应用产品服务进展,但是仍然觉得存在于中文媒体中的相关信息首先是数量太少,其次是不够系统全面,第三是新闻性强科普性弱,最后是商业性“科普”存在一些不实成份,让公众难辨真伪。凡此种种,都需要有一本既可给技术人员参考、又可以为市场营销人员及服务购买者提供参考的书。《中国域名经济》正是以这一目标为宗旨,希望为业内提供一个从全球视野出发的一本类似工具书一样的客观读物,给公众“第三只眼”看中国域名经济问题。

    八、中国域名经济牵动全球神经

    2005414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041231日,全国域名数为185.23万个,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6%。而到20053月底,中国互联网国家顶级.CN域名己首次突破50万个注册量,这还不包括中文域名注册量。尽管它与中国工商登记注册的880万家企业、200万家机构(合计超过1000万个的单位数)相比,仍然显得偏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117日发布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次调查显示,20051231日止,中国内地网民总人数已达1.11亿人。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总数约为2,592,410个,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通用顶级域名(gTLD,如COM域名)两部分,其中CN域名为1,096,924个。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CN域名”、“中文域名”及“通用网址”己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如果说中国域名是中国管理的域名,但是由“CN域名”等中国标识走出国门、为海外用户所受落,代表的不仅仅是这类中国标识的“出口创汇”,更代表一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中国域名经济正牵动全球用户的神经,它将更加催化中国网络标识以全球化规范、以全球制度经济学游戏规则去展示文化渊源的中国在全球互联网文化中的掘起。

九、本书的作者队伍

主编只是为本书的诞生起了一个“催生婆”角色,因为本书的丰富内容来自全球域名业界的大批科学家、技术专家、法规政策专家以及业内从业者创造的产业氛围,没有这些人的创造性工作,主编同很多媒体从业者、市场推广者、博客(Blogger)作者笔下都不可能会无中生有地杜撰出本书的内容。

具体每一章节的撰写者,分别列出(暂时略)。

十、本书鸣谢支持者

首先,主编想感谢本书《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的第一位审核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工程师王昱人(王秀玉)仍然是这一版全书第一位审核者及第一位读者,上一版出版后,王昱人工程师与本人从相识、相知、相爱,我们终于结婚了。很多关于我们工作、生活、研究相关的内容被发表在我们“域名夫妇博客(http://w.org.cn )”上,因此本处不再重复。

其次,想感谢促成主编从一位临床兽医、外贸公司业务经理、网络媒体编辑能够写成本书的几个关键人物,其中有二位是本人的父母亲,主编的父亲沈明讲师(己于2001年去世)母亲陈佩芬兽医师,他们是一生为兽医教育及临床疾病工作的诚实技术工作者,是他们留给主编那些上世纪50年代技术工作者的求实精神与为人态度。另一位是潘华山教授(己于2005去世),在1989-99年十年时间在中山市相处时间,是他帮助本人编写出了第一份《中国兽医杂志》21FoxPro结构主题索引数据库,让本人加深了对计算机应用的理解与兴趣。另一位是招聘本人进北京工作的原千龙新闻网邵平东总编辑,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本人在政府网络媒体中的工作是不可能写出了这么多的丰富内容的。另一位是CNNIC毛伟主任(研究员),自从20001117日第一次在北京与毛伟主任见面以来,他一直在支持本人把本书编辑成功。最后一位是中国互联网著名科学家钱华林研究员,他在主编每次有新书出版前,都给了新书题字鼓励和肯定。
   
最后,感谢给予上一版及本版书的写作、撰稿、采访、审核、出版、宣传推广帮助、支持,以及提出不同意见的所有人士。

   

         愿每一位关注中国域名经济问题的朋友, 多交流、多合作,携手推动中国域名经济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005-4-18 写于北京
                     
                                                     2006-2-3 第二稿

 

Re:《中国域名经济(2004-2006)年版》主编的话

网迷(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8/6 18:02: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好啊

Re:《中国域名经济(2004-2006)年版》主编的话

acfear(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2/10 13:43: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不错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