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ending Notes

博客经济学(3)博客经济是经济模型不是网络特征

sz1961sy 发表于 2005/10/1 1:18: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原创 2005-10-01 01:19:20 ] 发表者: sz1961sy   

        [顺风关于博客经济观点]
        2005年09月30日19时08分作者: 顺风《顺风:接受《参考消息/北京参考》采访博客观点——关于博客经济的三点认识》(http://column.bokee.com/92229.html )认为:
       博客的发展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网络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日益增强,虚拟与现实的互动交叉日益频繁,客观上使得互联网的各种模式必须走上与社会发展同步的道路,比如社会走向多元化、全球化、个人化,相对更加自由、开放、民主、共享,网络必须反映这样的趋势,一方面对于过去时代的不自由、不开放、不民主、不共享的模式或者其中的落后元素进行自我纠正,我们把过去的模式概括为或联网1.0;一方面对于现实的个人化、自组织、全息反馈的社会趋势在网络中必须自我适应性的创新,于是一个个更加能够代表新时代的网络本质的模式应运而出,其中最杀手级的运用模式便是博客,博客是新社会的代表,也是新网络时代——互联网2.0的代表。
        其中,几个问题涉及经济的说法分别节录如下:
        1、博客经济是由博客的高注意力带来的经济现象吗?这种经济有什么特点? 
        顺风答:......所以,从本质上说,博客经济不是博客注意力带来的经济现象,更主要的他是一种社会和网络趋势的必然,所以他的生命力、核心价值是博客经济的巨大源泉。......所以,博客经济有别于传统的注意力经济,他的源泉来自个人化的网络生存价值,在更加广大的博客用户规模基础上,通过自组织的杠杆作用,并且插上全息模式的翅膀,博客经济的光彩会夺目辉煌。
        2、仅仅关注注意力,就能把握博客经济吗?
        顺风答:......因此博客经济的基础是比注意力更可靠、更高级、更刺激的“依附力”,类似于网络的“粘性”,但是又有所不同,博客是完全基于用户自身的网络生存基础,而不是基于对于某个网站的综合功能的依附粘性,博客依附力的根本价值在于个人在网络必须通过博客扎根,在这个基础上他可以向外释放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向内吸引对自身的注意力。由此可见,仅仅通过注意力构建博客经济是行不通的,往往会走上网络传播、传统门户的老路子。只有直接面向用户和内容的个性化需求,才是博客经济的前途。
        3、博客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顺风答:博客经济的前途必须具备必要的用户基础,只有博客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博客经济自身的核心魅力才可能显现,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传统的网络广告、游戏、短信等很多运用仍然会成为博客经济需要借力的赢利模式,我估计在三到五年后,博客用户规模会达到一个理想的平台,真正的博客特有的赢利模式会浮出水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国内的博客服务商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包括各大门户进入博客服务,对于传统的专业博客服务站点,包括全球博客龙头“博客网”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可以构筑博客经济的数量基础。......
       
        [博客经济是经济模型]
         顺风自我介绍是:研究和思考涉及新闻评论、资本市场、博客IT、经济思考、社会观察、诗词随笔、股票技术分析预测等领域。创立股票“广义相关”和“平衡收敛”分析理论。即是在经济学方面有造诣的人。(http://column.bokee.com/blogger/name/_%CB%B3%B7%E7.html
        但是上述关于“博客经济”的说法,从笔者仅节选出有点“经济”味道文字看来,顺风兄却似乎把最关键的问题忽略了,即博客经济首先必须是可复制的经济模型,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这种行为足以形成一种可以形成完善产业链经济模型,而不是一种小额交易、由网络零星交易个案“乌合子集”构成经济。其次是,博客经济必须是可以从其他网络经济模型中清晰地分离出来,而不是一种“拖泥带水”的混淆于其他网络经济模型中非独立经济模型,举一个例子,BlogSP有广告收入这是网络广告,但是BlogSP网络广告与其他网络经济模型中网络广告有特别之处,才可以说它是“博客经济”的网络广告,否则它不能算是一种“博客经济”范畴内的经济行为。第三是形成“博客经济”的基础不是由它的用户多少决定的,而是它能够独立构成数量经济模型中的函数公式,可以用“博客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这一点,与简单的“赢利模式”这种个案分析是有很大差别,举“搜索经济”为参照,搜索基础是内容检索的再组织进行“数据库营销”,它在再组织过程出现“制造”,在“推送”环节销售“排位”,在“排位”中再出现“机率”增值,这整个过程的网络经济模型脉络与层次很清晰,只要网站越多,它的“制造”--->“推送”---->“机率”增值越大。然而,BlogSP尚没有做到这一点。

        [网络特征不代表经济]
        顺风一文作为标明“关于博客经济的三点认识”这么对经济问题作答欠缺准确表述之外,大量的问题回答是对“网络特征”的描绘,多少有些误导别人,因为经济模型用网络特征去表述往往于事无补,举三个典型的中外例子可以为证:
         1、即时通讯(IM)由ICQ做大,但是ICQ的天文数字亏损并不能证明OICQ(QQ)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同为IM网络功能特征,用ICQ说明不了“IM经济”,但用QQ却可以。
         2、SMS(短信)在全球都火不起来,唯独中国火爆,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手机话费居全球各国工资收入比几乎最高,还因为中国互联网ICP的倾力诱导作用,让国人创造了“拇指经济”。
        3、全球****的Blog服务商之一Six Apart(运营Typepad.com)在2004年收入3000万美元,现在也不过50个人。这家公司在日本市场2003年仅仅几万Moblog用户就盈利了,因为日本3G手机、带摄相头手机当时己在“新新一代”中流行,而且这些“新新一代”对Typepad.com 每月3000日元左右费用(约240元人民币)不认为昂贵(一顿快餐也要300-600日元),然而此收费水平在美国市场却无法让Six Apart实现收支平衡,当Six Apart把中文版计划在中国推出时,笔者提出120元/年收费水平、与总代分帐模式也未获Six Apart认可。当然,今天的Blogcn.com与Bokee.com都想模仿Typepad.com 运营模式,但是似乎尚未成功。这是BlogSP博客经济在中、日、美不同市场及用户群中消费反应而结果差异十分巨大真实案例(相信笔者此文是第一次向国内同行分析此个案)。

         关注博客、关注博客经济是一件好事,但是讲经济问题需要用经济学严谨观点去表达对公众才会有所启发,这是笔者个人观点。供有兴趣同行参考。

         沈阳shenyang@sz1961sy.com 2005-10-1  国庆节 北京时间1:15 写于北京家中

        [本文作者为《中国域名经济(2002-2003年版)》主编、《中国域名经济(丛书)》总策划兼编委之一、中国版权协会(CSC)个人会员]
        



(http://sz1961sy.blog.hexun.com/1076005_d.html)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