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上学经历(1)——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生生活

francy 发表于 2008-4-6 21:55:00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下午没事,和爸爸聊天。爸爸很感慨说人的一生很不容易,回想他这辈子,觉得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

        上小学的时候,爸爸每天上学回家还需要照看比自己小八岁的大姐(大爷的大女儿),由于婶子经常生病,每次都是爸爸请假帮助看病抓药,好在班主任非常理解,每次都很同情。小学考初中的时候,爸爸没有钱照相。那是1955年,和现在的高考报名一样,报名需要照片,是他的一个同学给了6毛钱,带他一起去沧州,当时还叫沧县,照相。三张照片,两张用于报名。考试后爸爸不敢去学校看是否考上,直到最后几天,他的一个同学让他去拿录取通知,他们村十几个同学,就爸爸和另外一个同学考上了,他们是整个村里最穷的2个学生。

        为了交齐上初中的学费,爸爸的奶奶卖了一头羊和做农活用的大耙子,大耙子卖了2.8元,另外2个好心的村民也帮爸爸凑了钱,爸爸才凑够了上初中的学费。爸爸背了一床被子就去上初中了。家里穷的没有褥子,就这床被子还是比爸爸小八岁的大姐的被子,为此每次大姐都“埋怨”爸爸抢了自己的被子,害得自己冬天没有被子盖。1955年当时初中学校吃饭实行‘大伙’,即每个月每人交7.5元伙食费,随便吃。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是18元,爸爸每个月5元助学金,剩余2.5元还需要自己交,但家里太穷,被迫要退学。后来学校来了个变通的政策,爸爸可以自己带棒子面,让学校附近的大姨做饽饽吃。一袋子的面爸爸很快就吃完了,大姨夫面露难色,向爸爸诉苦家境如何不好,暗示爸爸的面已经吃完了。好在1956年学校实行了‘食堂制’,就是自己吃多少饭买多少饭菜,星期四学校改善伙食,爸爸每次都买******的土豆,因此得了个‘土豆篓子’的绰号。业余时间,爸爸还去车站卸车皮打零工,帮助奶奶捻麻绳挣钱补足上学的学习和生活费。

        当时读中专是免费的,为了省钱爸爸决定读两年中专,在老师的坚持下终于报了高中。能考上高中本来是个很高兴的事情,但由于没钱,爷爷领着爸爸找到沧州二中的班主任申请退学,学校的老师让爷爷回家,爸爸上学的费用由学校帮助出了。爸爸很惊讶自己在高中的学业出奇的好,在一门考试的前夜,老师见到仍然学习的爸爸,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学啊,你看你的胳膊这么细,太瘦弱了’。爸爸说‘昨天我考试考的太差了’。老师说‘你还考的差啊?!你的数学考了61分,是天津区第一名,物理99分,差1分满分!’。我以前就知道爸爸是个很聪明也很用功的学生,不过听到这里还是为爸爸出色的学业感到很自豪。爸爸终于顺利完成了两年的高中学业,考上了位于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

        据我所知,上大学的爸爸刚好赶上了历时三年的自然灾害,中国农大食堂的玻璃门每天都被饥饿难耐的学生挤破了,最后索性不再安装玻璃。高中的时候也曾听语文老师王圆圆说,学生把窝头浇上水冻起来,为了节省体力和粮食,每天很早就躺在床上睡觉,晚上饿的时候用舌头一点一点舔着吃冻窝头,这样可以吃的久一些。爸爸上大学的时候,只有一身衣服,每次都借同学的衣服换穿和换洗。和爸爸同时上初中的同学,因为家境原因读了免费的两年中专,考上了地质学校,现在在外地退休了,人的命运就是这样改变了。

        爸爸是个感恩的人,每次回老家,都要特意拜访当初曾经帮助他的人,也一直在寻访当年资助他的同学。希望好人平安健康!

Re:爸爸的上学经历(1)——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生生活

haixuanxuan(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4-7 10:36: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祝福你们全家人健康、快乐!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